春之声:全面注册制下IPO与再融资规则(征求意见稿)解读
2023年2月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涉及的14项主要制度规则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紧随其后发布了配套规则的征求意见稿。本次全面注册制改革体现了“一个统一”“三个统筹”。“一个统一”即统一注册制安排并在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各市场板块全面实行,“三个统筹”即统筹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统筹推进基础制度改革,统筹抓好证监会自身建设。
未经对方同意的录音证据效力及其抗辩思路
当前,我国法治建设成效显著,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人们的证据意识也有所提高,加之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为保留证据而偷拍偷录的情形较为普遍。此类证据是否合法,是否能够作为证据使用往往成为原被告双方的争议焦点。鉴于实践中几乎没有经对方同意而形成的录音证据,本文对该类证据的效力及其抗辩思路简单地做一个梳理分析,与大家交流分享。
2022年四季度中国A股上市公司刑事行政法律风险观察报告(2022年第四期/总第十五期)
美国出口管制22年度新规:盘点、影响及应对
在出口管制(Export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 “EAR”)方面,美国已形成以国别为立法导向、对出口目的地为非盟友和不同价值观的国家和地区实施歧视性差异政策的庞大的管制和制裁体系,以至于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已严重背离了WTO的自由贸易和非歧视原则。
从最高检五起行贿犯罪典型案例切入,看中国商业贿赂的风险与防范
2022年4月20日,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监察院首次联合发布五起行贿犯罪典型案例。此次发布的五起典型案例涉及招投标、许可发放、企业并购、医药品采购及工程承接五大行贿犯罪高发领域,其中对犯罪单位及行贿人员刑罚之严厉,无不时刻警醒广大企业洁身自好,全力确保自身守法合规经营。
普通诈骗罪的实体辩护逻辑
当前,一方面全民反诈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于诈骗行为的敏感程度提高,导致一些民事欺诈行为被指涉嫌诈骗;另一方面,国家对于诈骗类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加大、容忍度降低,大量不同类型的诈骗案层出不穷。
律师随笔——读《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有感
中国证监会、司法部于2022年12月9日发布《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现行《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2007年《管理办法》”)实施十五年后的首次修订意见。
从张力案件视角切入,看国际商业贿赂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伦敦当地时间2022年12月13日,依据路透社报道,广州富力地产联席董事长兼总裁张力于11月30日被英国警方逮捕,原因是其涉嫌在2015年至2020年间参与贿赂美国公职人员的计划而受到美国加州北区发出的临时逮捕令通缉。代表美国方面的检察官本·劳埃德 (Ben Lloyd) 表示,该计划涉及为张力在美关联公司 Z&L Properties Inc.的利益向旧金山官员行贿。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对员工管理及工资待遇等事宜的影响
2022年12月26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笔者认为,该《总体方案》实施后将对企业员工管理及工资待遇支付等事宜产生影响,并浅析如下:
IPO中涉及职务发明重点解析及合规建议
在IPO的实践中,职务发明纠纷及由此产生的问题,属于企业IPO过程中高发的知识产权风险之一,其中主要涉及核心技术人员参与发行人的技术研发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核心技术人员在前任职机构的职务发明或者核心技术人员在发行人处的职务发明与前任职机构存在技术上的关联,使发行人的相关专利存在权属或其他潜在纠纷风险,且该风险很可能引发重大诉讼,至使企业失去专利权,对发行上市、持续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